7
(二)*评审
认定机构应在符合评审要求的*中,随机抽取组成*组。*组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三)审查认定
认定机构结合*组评审意见,对申请企业进行综合审查,提出认定意见并报小组办公室。认定企业由小组办公室在“**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的,予以备案,并在“**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告,由认定机构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企业证书”;有异议的,由认定机构进行核实处理。
*二章 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
上文所指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以下领域: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现就公司拟投资方向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所涉及的方面列示如下:
一、生物与新医药
(一)医药生物技术
1. 新型疫苗
新型高效基因工程疫苗、联合疫苗、减毒活疫苗研发技术;重大疾病和重大病**性疫苗技术;疫苗生产所使用新型细胞基质、培养基以及大规模培养生产的装备开发技术;疫苗生产所使用的新型佐剂、新型表达载体/菌(细胞)株开发技术;疫苗的新型评估技术、稳定和递送技术;针对突发病的疫苗快速制备和生产技术;其他基于新机理的新型疫苗技术。
2. 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药物技术;基因**药物的输送系统技术;重组蛋白、靶向药物、人源化及人源性抗体药物制剂研制技术;单克隆抗体规模化制备集成技术和工艺;新型***技术;新型细胞**技术;疾病**的干细胞技术;小RNA药物开发技术;降低*原性的多肽的新修饰技术;ADC抗体偶联药物研制及工程细胞株建库技术等。
3. 快速生物检测技术
重大疾病和重大病快速早期检测与诊断技术;新型基因扩增(PCR)诊断试剂及检测试剂盒制备技术;新一代测序技术与仪器开发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
4. 生物大分子类药物研发技术
蛋白及多肽药物研究与产业化技术;细胞因子多肽药物开发技术;核酸及糖类药物研究与产业化技术等。
5. **药物生物合成制备技术
生物资源与中药资源的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基因工程与生物法生产濒危、名贵、紧缺药用原料技术;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制备、分离提取及纯化技术等。
6. 生物分离介质、试剂、装置及相关检测技术
高纯度、自动化、程序化、连续高效的装置、介质和生物试剂研制技术;新型高效分离介质及装置、新型高效膜分离组件及装置、新型发酵技术与装置开发技术;生物反应和生物分离的过程集成技术与在线检测技术等。
(三)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 新型传感器
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新型传感器技术;新型电子皮肤传感器技术等。
* 采用传统工艺且性能没有提高的传感器除外。
2. 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
适用于实时在线分析、新型现场控制系统、e网控制系统、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及特种测控装备,能满足重*程项目在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技术等。
* 技术含量低和精度低的传统流量、温度、物位、压力计或变送器除外。
3. 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
用于安全监控、产品质量控制的科学分析仪器和检测仪器技术等。
* 传统的气相色谱仪除外。
4. 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
精密成形、**精密加工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亚微米到纳米级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激光加工中的测控仪器仪表、制造中的无损检测仪器仪表以及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型的测控系统技术;裸眼3D膜质量检测仪器技术等。
5. 微机电系统技术
以微米、纳米加工技术为基础制造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等于一体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等。
(四)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1. 数控装备与数控加工技术
数控系统、精密伺服驱动系统等数控设备关键功能部件及配套零部件技术;**精密数控机床、**高速数控机床、大型精密数控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高效精密立卧式加工中心、超硬材料特种加工机床等高端数控装备技术;数控装备关键功能部件和整机性能测试实验技术;大型特殊部件精密加工技术;兵器设计与制造先进技术等。
* 低端数控及应用系统除外。
2. 机器人
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高精度减速器与值编码器、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器、视觉系统等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技术;先进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先进服务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 四自由度以下的低端机器人系统除外。
3. 智能装备驱动控制技术
高压、高频、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技术;智能型电力电子模块技术;大功率变频技术与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技术;高效节能传动技术与应用系统技术;用于各类装备的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 采用通用电机的普通调速系统除外。
4. 特种加工技术
激光器、大功率等离子束发生器、**高硬度刀具等特殊加工装备单元技术;激光加工技术;面向精密加工和特殊材料加工的特种加工技术;柔性印刷设备技术等。
5.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相关技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关键装备与制造技术;新型及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6. 增材制造技术
基于三维数字化设计、自动化控制、材料快速堆积成形工艺的增材制造技术等。
7. 高端装备再制造技术
盾构机/TBM再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其他高端装备再制造技术。
企业必看!2020年**企业认定新政策已出炉
2020年,国家**企业认定评审将进一步从严把控,预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申报高企当年申请或转让的**、知识产权不予计分,知识产权获得要有延续性,如企业所有知识产权获证的时间都是同一时间段,会被质疑为临时包装,不被认可或分数较低。
2、企业系统填报的软件著作权,区级组织现场考察时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演示操作,所演示的功能需与系统提交的软著申请表中描述的功能一致。演示人员必须是参与本项目的研发人员。部分地区要求对软件的源码进行修改,及功能确认。
3、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
4、企业核心**产品(服务),须提供对应的合同、、知识产权证明。
5、产学研协议的签订时间需在2017-2019年,申报当年签订的不予计分,且需提学研合作的记录证明(如项目支出的及凭证等)。
6、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整体的逻辑性要求越来越严格:*评审、国家备案过程中,重点考核提交资料中是否体现“研发项目-科技成果-**产品-知识产权-技术领域“之间的相关性。
7、成果转化、组织管理水平部分考核越趋严格:2019年高企网络评审结果显示,成果转化和组织管理水平的得分普遍偏低,只是简单提品合同、模板化的制度模板、框架型产学研合作、自建性质的研发机构,都不能获取*的认可,或评分较低。
如何规划?(重点)
1、知识产权(Ⅱ类知识产权数量至少5件以上、Ⅰ类知识产权至少1件以上):
①一是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双达标。知识产权是高企申报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认定评审的主要得分项。知识产权(*、转让、授让)方面的工作需要本年度完成。
2、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10%)
①科技人员名单,尽量统计所有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指标不要刚好过线;
②科技人员必须入职缴社保或个税183天以上;
③科技人员专业与*,理工类,允许少量非理工科相关专业的,但工作时间、工作经验和相关职称可佐证;
④研发组织架构完善合理,所设置岗位、职务清楚得当、安排合理;
⑤研发项目RD表中、项目立项报告和结题报告中的参与人员一致,任务分工一致。
3、研发费用(收入在5000万以下的,占比5%以上;5000万-2亿之间的,占比4%以上;2亿以上的,占比3%)
①研发项目要符合《**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对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定义,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项目鉴定、科技计划立项、产学研合作、相关知识产权申请等);
②研发费用结构合理,对于不同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结构明细特征各有不同;
③研发辅助账或专账规范合理,在年度审计报告、汇算清缴报告中进行披露,所披露数据保持一致。
4、**产品收入
①高新产品名称、合同规范,检测报告与产品说明要体现所定的**产品;
②**产品(PS表)论述跟技术领域的相关性贴切,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指标、竞争优势以及知识产权支撑**,提升**产品价值;
③高新产品的佐证资料,除合同、建议提供第三方的产品认定、检测报告等来佐证。